搜尋此網誌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In Search of Metaphors for Tangible User Interfaces

Dag Svanaes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lliam Verplank

Interval Research


當我們做出一個新的人機互動設備,接下來就是讓使用者了解如何使用。首先要讓他們從使用過程中了解該物件的使用邏輯。開關是一個不錯的例子,從獨立的開關,到經由無線傳輸訊息的開關,在使用者知道如何運作之後,許多新奇的用法就會被發明出來。


許多創新的產品陸續出現,往往造成一波波的流行趨勢,很多時候這些產品被使用者拿來運用的結果,與一開始被設計的概念是不同的。以陰陽盤(圖示)為例,他的概念簡單:各半的物件彼此關連,一端的物件按鈕被按下(觸發),另一端的物件即會發光(反應),每半個都可以重新設定跟另一個一半連結。可能使用者是個餐廳,它可以從廚房提示服務生某到菜已經煮好,可以上桌了;或是讓身在不同房間的同事可以互相聯絡(私底下)...等。

一個簡單的構想、簡易的產品在市場上往往會帶來一個震撼彈。想到當初電子雞這個產品突然間爆紅,可以說人手一隻。設計者也沒想到當初因為公寓裡不能養寵物的限制,激發出這個電子產品來滿足養寵物的願望竟然會有這麼大的共鳴。也因為介面簡單、操作容易,在大孩小孩界都馬上流行開來。除了他的遊戲性、新鮮感外,上手的門檻低,我認為是它迅速流行開來的一個重要因子。


"東西是死的,而用的人是活的"正應證了現今幾個一夕間廣為流行的幾個網站的寫照。Facebook當初出來的時候標榜著使用者可以從網站大大擴展人脈,但其實沒什麼人看好它,認為"誰想要交那麼多個朋友?" "認識了一堆人又如何?"最近突然爆紅,人數成長率為全世界第一,我認為是因為他開拓了另外一塊藍海,看看我們的msn聯絡人表上,有常常在聊的其實屈指可數,有一大堆是加了之後沒聊幾次就不再聊的人,沒什麼原因,就是沒話題。然而在Facebook上,我們可以不用做任何動作,就能得知某人最近的近況,讓我們不用尷尬的開口,也能知道其他人的動態,這用於對半熟不熟的朋友是在方便不過了;另一個例子是Plurk(噗浪),設計者一開始只是希望用來記錄狀態、事情,沒想到台灣的網友聯絡網之廣,馬上就成為媒體新寵兒,連諸位高官也都愛不釋手,甚至成為幫助救災的宣傳管道,透過網路的快速,許多資訊馬上就能夠流傳到各個角落,在救災物資資訊與人力救援上提供巨大的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