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Tangible Bits: Bridge the gap between cyberspace and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Hiroshi Ishii and Brygg Ullmer

MIT Media Laboratory
Tangible Media Group


現今的世界存在著兩個不同的面相,真實與虛擬。真實與虛擬最大的不同在於真實的物件是可碰觸的;反之虛擬的東西只存在於我們的腦中。
今天,我們踏入虛擬的世界主要是從電腦、電視等等的螢幕中。是屬於比較平面的,然而有更多的研究正在試著讓整個環境都成為與虛擬相連的窗口,相信在不久之後,讓人搞不清楚是活在現實或虛擬世界的情形將會屢見不鮮。

Hiroshi Ishii教授

文中介紹著幾個不同的概念與實物,共同的目標就是讓虛擬世界跟現實的物件產生越多的關聯。其中談到一個『任何可能的地方都可成為現實與虛擬世界的交點』的互動介面、能夠將每個物件攜帶著不同的資訊來讓物品與資訊結合,以及利用其他的媒體效果(聲光、水流)讓我們在虛擬世界做的事情能夠從現實世界中得到回饋。

A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是以V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為出發的新互動技術。透過虛擬實境設備,我們可以將實際上並不存在現場的物件或景象,投影在指定的真實空間。操作者便可藉由AR擴增實境系統,進行資訊展示或取得。

未來的世界將是即時運算發達的世界,所以在虛擬世界得到的回饋會是非常擬真、即時的。要對虛擬世界做什麼事情也不再是點點滑鼠、打打鍵盤、或是按按遙控器而已,任何物品、動作都可能會觸發我們對虛擬世界的影響。

文中以三種不同的雛形來解釋:
1.metaDESK:一種數位桌,使用者可以將一些小物件(方塊、三角錐)當做是控制虛擬世界的鑰匙, 可透過對這些物件進行的動作來控制虛擬世界。

2.transBOARD:數位化白板,使用者在真實白板上寫的將出現在虛擬的螢幕中,另一個設備【記憶卡片】則可將寫在白板上的整個過程記錄下來,將來只要將卡片放到設備中,就能重現整個過程。

3.ambientROOM:使用者在一個經過巧妙佈置的房間,他所在虛擬世界做的行為得到的回饋將會反應在房間裡的背景媒體裡,例如聲音、燈光、水流...等等的變化,讓使用者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未來科技的發達會讓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像是電影一樣的科幻,這無疑對人類而言是一個很方便、進步的事,但反過頭來,如此的世界是不是反而會讓我們更困惑、分不清虛實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