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

Semantic Mapping between the Physical and Virtual World

Steve Hinske & Matthias Lampe
Institute for Pervasive Computing
ETH Zurich, Switzerland


實體使用介面通常被用來當作控制的設備,讓我們能夠操縱一般日常使用的物品來控制虛擬的世界。但有時候其實某些物件本身的外型與它的功能是很難聯想在一起的,使用者用起來就會覺得是個不好用的設計,人類習慣上使用物品時偏向直觀不用經過思考,這也是"less is more"的主要訴求。


曾經有一段時間,工業主義當道,產品的功能性為第一訴求,東西做的越複雜、功能越多就是越好的設計。但後來發現其實這些東西是很難被使用者接受的,所以現在的產品訴求開始考慮到人們的使用狀況,越直覺化、簡單易學的產品才有可能被大眾接受。設計師設計新產品時應該是從使用者是怎麼使用類似的產品而非我們想要怎麼讓使用者怎麼使用這個產品來著手。

實體互動裝置也適合拿來做小朋友的學習玩具(本篇的例子),一個小小的玩具車,在小朋友心目中可能成為一台會噴火、有超炫功能的霹靂車。小朋友天馬行空的能力在遊戲時表露的一覽無遺。想想看,他們拿到一個新的東西,通常是直接照著他們看到的外表來決定這個物品是什麼、會被拿來怎麼用。例如有輪子的玩具,就算外型被設計的再怎樣不像汽車,小朋友看到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放在地上滾來滾去,因為他們很直觀的認為圓圓的東西可以放在地上滾。

我覺得一個讓使用者拿到手上,不需要使用者說明書就能夠輕易上手的產品,往往是最吸引人的產品。以蘋果與微軟為例子,微軟感覺是以功能為主,可能比較不看重使用者的操作方式與介面;蘋果的產品感覺起來就較重視使用者使用上的感受,我相信這也是為什麼ipod現在已經成為mp3產品市佔率的最大宗。

現今的產品功能越做越好,消費者追求的已經不只是功能而已,而是能夠深入打動他們的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