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A guide to Metaphorical Design


Kim Halskov Madsen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此篇以譬喻指引(metaphor guide)為基礎,從三個流程來探討譬喻是什麼以及如何使用它。


作者先從語言學來分析,譬喻即是一個從來源概念(source)到目標概念(target)的轉化,而這個來源的概念是一個我們都熟悉或了解的現象或物件。這個來源可以是動態、非動態、人類、動物、實體物件等。接著使用對於這個現象或物件的想法,來與目標概念產生關聯的過程。

文中舉了一些範例,如大家熟知的電腦系統比喻成文件夾("我要到這裡面複製這個檔案","把這個檔案丟到垃圾桶"),或是人("它尋問我的學生證號碼","它給我一個回覆")或是一些動詞("它跑得很順","電腦突然掛了")。

另一個是將圖書館比喻成書的貨倉,如此可將焦點放在書的進貨、庫存等;或是一個約會地點,焦點轉移到人與人得對話上,如員工與借書人的對話、借書人之間的對話、員工的對話等等。

作者提出的三個流程為:
(1)產生譬喻(generating metaphor)
從潛在的譬喻裡取得點子,如聽人們對於某東西是怎麼想的,他們會怎麼解釋它;使用已有或已知的譬喻

(2)評估譬喻(evaluating metaphor)
評估選擇的譬喻是否適用在設計的流程上,所使用的譬喻性質是否會產生錯誤的聯想、是否所有人都能夠理解、至少要有一個以上的橋接概念(如"幫他收拾(清理)殘局"就是把打掃房間的概念用在其他事情上)

(3)發展譬喻(developing metaphor)
決定使用所選的譬喻套用在設計流程上,設定一個譬喻需要精心策劃,思考不同的面相,如將圖書館想成貨倉會將焦點放在貨物,即書上;而如果取用約會地點的譬喻,則焦點放在人與人的對話方式或內容上。多就各個層面來思考來源概念的不同屬性(面相)[如外觀(滑鼠)、動作(機器人)、結構(電腦)...等],當我們愈了解來源概念本身,套用到目標概念後,我們對於目標概念的了解也就更深。



譬喻,是每個人都會的一個對話方式,它幫助了我們以過去的經驗看待一個新的事物。它融合在我們日常語言中的密度之高甚至連我們自己都很難察覺到。正因為這個工具每個人天天都在使用,一個不好的譬喻也會讓對方感到很難學習、體會,來源與目標是不同的東西,不可能全部的屬性都一樣,來源概念受到的限制目標概念不一定也會遇到、來源概念做的到的事目標概念不一定做的到。這是一種關係,讓我們對一個物件產生截然不同的觀感,或是成為我們的常識與理所當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